耿旖旎:被出局的矮行星

2024年9月13日 - 10月19日 上海
介绍

策展人 / 陈立

 

冥王星曾被认为是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但在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重新定义了“行星”的标准,导致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耿旖旎将她的一副新作命名为《被出局的矮行星》(2024),而这里的“矮行星”则是代指了她成长和生活的地方东北沈阳。相较于讨论东北在时代背景下的宏大社会议题,它所传递的是一种更为朴素的存在事实:在看似是被动“出局”下的主体复杂性,在加速与滞后记忆后的自我指认。


耿旖旎的绘画实践始终根植于东北的社会现实,历史与记忆、集体与个体共同交织为其绘画母题的现实底色。与此同时,她绘画中的图像大多来自于其拍摄或收集的照片、网络图片和植物绘本。这也使得耿旖旎的绘画呈现出基于一种现实的虚构特质,她始终在处理如何将个人记忆与感知的碎片转化在绘画的画面中,进而渗透出在时代洪流下历史与现实的断裂和个体脆弱性。


此次个展呈现了耿旖旎在2021至2024年间所创作的新作。其过往作品中常出现的血脉膨胀的“大力士”退场,手持刀叉的西餐厨师上台;凶狠撕扯的动物和狩猎游戏,变成了呆滞尴尬的鸭和鹅、善恶难分的乌鸦、儿时记忆里的燕子,还有那些疲于奔命的工蜂。荒诞不再以直接性对抗来显现,而是转化为了无可奈何的退守于泥泞,以及自我修复和治愈的坚韧。由此,耿旖旎的新作在其题材的地域性中逐渐发展出了新的面貌,看似私人但恰恰是一种更为普世的个体困境。


耿旖旎的新作试图向更为普遍的现实发问,个体在面对外部重压之下如何与之协商:非直接对抗,也未全面放弃;颓萎,但不堕抒情;在挤压中如何恢复弹性,在失落里如何寻求依托之处。在这些作品的画面里,背景和主体互为参照,画面中同时出现的多个主体也使所谓稳定的权力机制溃散;她以薄透却并不扁平化的笔触来去处理画面,使其中的结构关系更为均质;那些被描绘的身体、动物、植物形态,其机理和光影被处理得极为克制,这使得观者得以在看似戏虐而失序的节奏中寻得静谧。


在耿旖旎的绘画实践中,她始终强调图像处理的痕迹。例如那些模糊或人工的边缘,拼贴感的形象组合,她有意地在画面中保留了对图像素材进行编辑的印迹。这既是一种对于绘画性的探索,同时也是她在绘画过程中如何将记忆和感知诉诸于画面。乌鸦、燕子、眼睛、地砖……它们既是遗留的历史记忆,也是现有的社会现实。还有那些无意识的线条和笔触,总会闯入画面的某处。当然我们可以把它归咎于艺术家个体情绪的自由袒露,它显得突如其来,却又是再恰当不过。如果说我们都在经历时代洪流下的普遍失落,那么这些痕迹就是个体在星际迷航中的锚点。

展览现场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