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再架构
"再架构"展览将展出艺术家耗费3年调查研究所得的最新表演讲座作品、及其相关的摄影、雕塑作品,同时还将包括一系列早期录像作品,正是这些早期作品使张怡成为了同代中最具影响力的行为表演艺术家。
展览核心作品为艺术家考察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后所做的表演讲座与影像作品。艺术家的考察从丹江口的工程起点一直延续到北京郊区的蓄水池。这项工程的最初构思由毛泽东于1952年提出,截止2014年底一期工程完工,已成为世界上河道最长、耗费最昂贵的工程项目之一。通过三条水渠,最终的目标是每年将448亿立方米的淡水从华南输送到干旱和工业化的北方。旅途中的艺术家沉思着水渠的构架,黄河的筑坝历史,中华的帝王史,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为了长途旅行的便利,沿途中艺术家经常使用塑料水瓶自制简易的FUD(女性尿装置)小便器。基于此种经验,艺术家为此次展览制作了一系列玻璃FUD雕塑。这些私密且造型不定的自制小便装置与里程碑式规模的中国水渠系统形成了鲜明对比,更提供了大量的联想空间。"再架构"既是日记式的叙事,也是对于未来工程文明的隐喻,"架构"也展现了艺术家用自己的女性身份直面人类改变自然规律的诸多尝试。
艺术家的早期作品与上述作品穿插呈现,这些作品不仅让中国观众认识了张怡,更充分表达了艺术家在其创作生涯中对身体政治、身份构建和神话缔造的持续兴趣。其中,双屏录像作品《在爱里》(In Love,2001)看似是艺术家在两个屏幕中分别与父母进行长久的亲吻,满含泪水,但事实在播放过程中逐渐清晰:艺术家是在用她的嘴和她的父母分享咀嚼一个生洋葱,而作品是通过向后播放和慢动作的方式呈现的。无可否认,整个"吃"的过程不仅情色感十足,更满腹禁忌。在另一个作品《无题(鳗鱼)》(Untitled [Eels], 2001)中,艺术家身着一件完全扣好的衬衣尴尬的坐在地上:她的湿衬衣和难受的表情似乎可以被解读为身体呈现窘态时的自然反应,但其实是因为有活鳗鱼在她的身体里蠕动游走。借用艺评人Eve Oishi的话:"张怡的作品能够并置极致的静止与爆发式的张力,狡黠的幽默与精辟的启示,透彻的评论与饱满的情感。"
张怡曾在纽约现代美术馆,纽约新美术馆,加州大学汉莫美术馆,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及瑞典斯德哥尔摩现代美术馆等艺术机构举办个展。她于2009年获得了柏林美国研究院的视觉艺术奖学金, 2014年获得了古根海姆奖学金。她在2016年第11届上海双年展中展出了其最新项目"游移湖"("架构"也是该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2017年10月即将在纽约皇后美术馆举办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