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 美国, 1971

张怡(1972年生于美国加州)现居洛杉矶的艺术家与教育工作者。1994年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学士学位,毕业后迁居纽约,活跃于行为艺术场景,通过充满挑衅性的行为表演、摄影与录像重新审视身体政治与身份建构的批判边界。

 

其早期标志性作品包括《蜜瓜(有所失)》(1998),她常以食物、衣物及身体为媒介,试探身体耐力、感官体验与性别范式的边界。《纽约时报》评论家罗伯塔·史密斯曾评价其作品具有“后女性主义式的尖锐性——以炫耀、夸张或近乎羞辱性脆弱的方式解构女性特质的多元面向”。

 

自1990年代起,张怡的多媒体创作持续关注种族身份、心理地理学、群体性创伤、大型基建与权力结构下的主体性困境等议题。作品《香格里拉》(2005)模糊现实与神话的脆弱边界——她深入中国腹地,探寻西方虚构的“香格里拉”乌托邦原型。其近年代表作《游移湖》(2009-2017)为长年调研项目,聚焦人类工程对水域景观的重塑。最新合作项目《学习结局》(2022-持续中)诞生于气候危机加剧、海洋生态濒危与科学权威遭质疑的背景下,以兽医对海洋哺乳动物尸体的病理剖检为切入点,探讨环境治理中的死亡叙事。

 

张怡的作品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新美术馆、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乌特勒支BAK当代艺术基地、洛杉矶汉默博物馆、英国曼彻斯特华人艺术中心、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国广州时代美术馆、瑞典斯德哥尔摩现代美术馆等机构展出。张怡曾获美国艺术家奖学金、洛克菲勒基金会奖金、创意资本奖金、柏林美国学院视觉艺术冈特·S·蒙德海姆奖金、古根海姆纪念基金会奖金及“匿名女性”艺术奖金。《学习终结》项目部分资金由何鸿毅家族基金会“艺术与环境”委员会支持。

 

其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洛杉矶汉默博物馆、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纽约新美术馆、香港M+、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悉尼白兔美术馆、卡蒂斯特基金会、德国柏林茱莉亚·斯托舍克收藏、迈阿密佩雷斯艺术博物馆、中国美凯龙艺术中心等国际重要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