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
2025年3月26日 - 3月30日当人工智能重构认知边界,当战火与自然灾害摇撼生存根基, BANK在香港巴塞尔 带来的展览将作为一面介于现世与来世的棱镜,映照肉体与精神,艺术家的作品共同描绘了如何在一个错位的时代重新建立心灵与现实之间的真实连接。 韩笃一 的纺织装置从佛教寺庙中的条幅、商业广告和现代金融精英身上汲取灵感,它是营销信息和咒语的混合体,在崇拜和恐惧之间徘徊,试图概括人类对人工智能投入信仰的心理瞬间。 林科 的 “天空绘画”深化了这种不可思议的对话。这些徘徊的数字幽灵,既不完全在场,也不完全缺席,将展位变成了电子招魂的现场。林科也将在同期BANK举办的上海个展中拓展这一探索。展厅中另一件醒目的肖像是 柯好理 所绘的阿盖尔公爵夫人,彼时英国对其风流生活的窥视与批判也揭示了上流社会的虚伪与双重标准,她的人生与画布上极具揶揄的标语相映成趣。 展位另一侧的基调充满了水的诗意。张怡( Patty Chang) 的《冰》( 1999)以摄影的形式记录了她于90年代的开创性表演,该作品捕捉了艺术家与重达两百磅的冰块激烈互动。原始而直观的表达形式,在女权宣言和存在虚无主义之间摇摆,冰块融化的轮廓反映了肉身体验的脆弱性。张怡对女性身体与全球水系之间共生关系的持久探索,将进一步在纽约大都会的全新委任作品中得到加强印证,该作品将于 2025 年 3 月正式亮相。一侧 张移北 的雕塑以海洋生物为灵感,它们诠释了后疫情时代的生存隐喻,坚硬的外壳和脉动孔隙呼应了人类社交距离的校准节奏。 这些对生存焦虑的反思与季云飞 带有黑色幽默的水墨挽歌产生了共鸣。作为文革后第一批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之一,季云飞用古典的笔触记录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人类浮萍。此外,来自两位艺术家遗产的作品运用物质炼金术辩证地描绘了存在的轨迹:唐宋 狂野的、酒精泼洒的抽象线性绘画与郑庆和( Ching...继续 -
巴塞尔艺术展 2024
万曼 & 宋怀桂 2024年6月10日 - 6月16日BANK即将于巴塞尔艺术展巴塞尔展会亮相,呈现万曼(Maryn Varbanov,1932-1989)和宋怀桂(又称宋女士,1937-2006)之间超凡的艺术合作。这对中国传奇夫妇的生活和工作,使得经济改革时期的中国文化景观焕然一新。万曼的纤维装置采用了保加利亚的传统技术—用山羊毛和冷水离心机制作毛毡,令其状态松弛有如超现实森林中的树冠。这些开创性的作品使万曼走在了70年代欧洲纤维艺术运动的前列。也带来万曼和宋怀桂在同一时期合作的蝴蝶壁挂作品,这些优雅的作品,灵感来自著名的周公梦蝶典故,既梦幻又有强烈的阴柔气质。 宋怀桂和万曼的合作既有趣味又富有创造性,不仅突出了他们共有的艺术感性,也是他们共同生活和家庭关系的明确延伸,这种羁绊带领他们走遍世界各地。这些作品于1970年代在巴黎艺术城(Cité Internationale des Arts)的工作室制作,成为这对夫妇在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返回中国的重要先作。 BANK 荣幸呈现这些艺术作品,从中我们看到了两位艺术家共有的感受与兴趣——现代和正统,有机和星系,东方和西方,这些共同谱写了他们的传奇。继续 -
2024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
2024年3月26日 - 3月30日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大规模流行病、线上艺博会及卫星展览,BANK终于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凯旋归来,呈现我们独特而充满活力的跨文化及跨世代项目。呼应着香港巴塞尔艺术展,BANK通过回顾全球当代艺术的近代史,与那些为跨越东西方文化鸿沟奠定基础的先驱人物,以及那些正在定义即将到来的未来的人们一起,讲述着世界、世代和亲缘关系交织在一起的故事。尽管我们此次展出的许多艺术家都已逝去,但皆由这个展出,BANK试图预示一个新的开始、一些反思以及一种坚韧不拔的决心。继续 -
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2022年11月10日 - 11月13日 -
2017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2017年11月9日 - 11月12日 -
弗里兹大师展
2017年10月5日 - 10月8日作为BANK在弗里兹大师展的首次亮相,我们将呈现万曼的一系列橡皮泥模型作品、编织图腾和部分水墨画作。其中橡皮泥模型系列于1970年前后在欧洲制作,以作为更大型织物的打样。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窥看到艺术家的创作技法和重叠的创作意识——既现代又传统,既整体又无序——而这些也正是他留存于欧洲与亚洲当代艺术史上的宝贵遗产。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