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
2025年3月26日 - 3月30日当人工智能重构认知边界,当战火与自然灾害摇撼生存根基, BANK在香港巴塞尔 带来的展览将作为一面介于现世与来世的棱镜,映照肉体与精神,艺术家的作品共同描绘了如何在一个错位的时代重新建立心灵与现实之间的真实连接。 韩笃一 的纺织装置从佛教寺庙中的条幅、商业广告和现代金融精英身上汲取灵感,它是营销信息和咒语的混合体,在崇拜和恐惧之间徘徊,试图概括人类对人工智能投入信仰的心理瞬间。 林科 的 “天空绘画”深化了这种不可思议的对话。这些徘徊的数字幽灵,既不完全在场,也不完全缺席,将展位变成了电子招魂的现场。林科也将在同期BANK举办的上海个展中拓展这一探索。展厅中另一件醒目的肖像是 柯好理 所绘的阿盖尔公爵夫人,彼时英国对其风流生活的窥视与批判也揭示了上流社会的虚伪与双重标准,她的人生与画布上极具揶揄的标语相映成趣。 展位另一侧的基调充满了水的诗意。张怡( Patty Chang) 的《冰》( 1999)以摄影的形式记录了她于90年代的开创性表演,该作品捕捉了艺术家与重达两百磅的冰块激烈互动。原始而直观的表达形式,在女权宣言和存在虚无主义之间摇摆,冰块融化的轮廓反映了肉身体验的脆弱性。张怡对女性身体与全球水系之间共生关系的持久探索,将进一步在纽约大都会的全新委任作品中得到加强印证,该作品将于 2025 年 3 月正式亮相。一侧 张移北 的雕塑以海洋生物为灵感,它们诠释了后疫情时代的生存隐喻,坚硬的外壳和脉动孔隙呼应了人类社交距离的校准节奏。 这些对生存焦虑的反思与季云飞 带有黑色幽默的水墨挽歌产生了共鸣。作为文革后第一批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之一,季云飞用古典的笔触记录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人类浮萍。此外,来自两位艺术家遗产的作品运用物质炼金术辩证地描绘了存在的轨迹:唐宋 狂野的、酒精泼洒的抽象线性绘画与郑庆和( Ching...继续 -
2024 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术博览会
2024年12月4日 - 12月8日在今年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Art Basel Miami Beach)的画廊单元,BANK将以“不祥的流行”(Sinister Pop)为题呈现一系列作品,展位G24。在惠特尼美术馆2012年的同名展览中,有一位我们此次带来的艺术家——郑庆和。而BANK今年在迈阿密的呈现则试图通过跨时代、充满活力的全球当代艺术家们,来更新这一前瞻性的题目。波普运动旨在颂扬战后的消费文化;然而,在这里,我们既关注对这种文化的拥抱,也关注21世纪的消费主义所带来的从生态灭绝到放纵的危险、超现实的一面。 孙一钿(b.1991)在今年与路易威登展开了全球合作,她的作品聚焦于物质主义的表面和向外吸引力,其中最著名的是充气塑料玩具。这些物品本身既俏皮、空洞、炫耀,又具有不祥的一面,她标志性的、超现实的、强烈的落影夸大了这一点,而我们社会日益严重的不可持续性也证实了这一点。 年轻艺术家张移北(b.1992)的最新雕塑作品《钢盔》,同系列作品刚于她在Longlati艺术中心的个展亮相。她用铸铜与蜡浇筑了海洋生物的坚硬外壳,搭配以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柔软拾得物。艺术家将自身感知的防御层级反映在作品之中,透露着个体在自然或社会中自我保护的秘技。今年艺术家荣获了UCCA的青年艺术家选择奖。 迈克尔·耐贾尔(Michael Najjar,b.1966)的摄影作品《CDF-X》的灵感来自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的绘画作品,原作展现了一种近乎上帝般的视角,是对所见、所经历和所梦想的世界的建构。在耐贾尔的作品中,天空与大地的交界处矗立着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 “星际飞船”,这是艺术家在首次太空试飞发射前几秒钟拍摄的。当我们的世界被扩展到宇宙的视野时,这幅数字处理的重构摄影对崭新的英雄视角提出了诘问和质疑。 博尼·拉米雷斯(Bony Ramirez,b.1996)的视角是他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农村的童年经历中获得的对民间传说和本土神秘主义的快速消解感。他笔下的神奇人物来自寓言和巫术,揭露了当地流行文化的底层。他的首个美术馆个展正于美国纽瓦克艺术博物馆展出。 郑庆和(Ching Ho Cheng,1946-1989 )于 1989 年因艾滋病并发症英年早逝,但他对六七十年代迷幻流行乐(psych-pop)的深刻体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现实意义。他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创作的一系列描绘点燃的火柴的水粉画,暗喻了几乎马上就要消耗殆尽的能量,也预示着万物的无常。作为亚裔美籍艺术家的代表人物,郑庆和的作品进入了多个国际机构与美术馆的收藏,包括洛杉矶县立艺术博物馆、纽约大学格雷美术馆、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等。 另一位受上世纪艾滋病危机时代影响的艺术家奥利弗·赫林(Oliver Herring,b.1964),BANK今年在纽约为其呈现了个展项目。赫林的行为、动态绘画和编织作品以敏感的形式超越了性别的关联,并因其对身体、损失、缺席和庇护的表达而备受赞誉。他的作品也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等机构展出。 白乂乂(b.1992)的作品试图用工业化美学的传播方式来建立自身绘画创作的逻辑,试图去营造一种开放式的故事线索。艺术家将具象的视觉记忆不断堆叠视画面,用点彩技法贴合电子屏幕成像的视觉语言,如笔刷点彩模仿广告胶印色点、视频雪花、和放大的特色镜头等。 自学成才的艺术家文爵生于2001年,是BANK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围绕着对“油画”这种媒介的实验,通过颜料的物理质感堆积,令三维的类岩石和浅浮雕与二维绘画相互碰撞,产生出新的对话关系,赋予结构与图像以全新的定义。 文爵的作品受到艺术史及古典绘画、时尚变迁、日本漫画等领域的多重影响,展现了“00一代”所特有的视觉偏好与文化观察。...继续 -
2024 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2024年11月7日 - 11月10日BANK荣幸宣布即将在今年的ART021艺博会带来梁浩、陆扬、白乂乂、文爵、林科、米格尔·安赫尔·帕亚诺、张移北、耿旖旎、郑庆和及季云飞这九位艺术家的作品,涵盖绘画、雕塑、影像等媒介,展位C03。 陆扬带来其DOKU系列最新影像作品《独生独死-天国-神化态》,同系列作品正于蓬皮杜当前展览“目:中国境象” 中展出。刚于Longlati经纬艺术中心举行了个展 的张移北,此次带来她的雕塑《钢盔》,坚硬外壳包裹着柔软的部件,也是对海洋生物防御机制的私人解读。 梁浩的画作继续以深邃的反射诱人入胜,结合了他近期对“暗部”的兴趣与研究,新系列作品也即将亮相美国托格勒艺术中心 。米格尔·安赫尔·帕亚诺在UCCA的个展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他带来的综合媒介作品,探究了艺术家同时作为本地人和外来者所经历的多文化融合。 展位也将带来郑庆和遗产的珍贵水粉画作,同系列作品亦呈现于纽约当前备受关注的亚裔美国艺术家研究展中,该展览于纽约大学80 WSE美术馆 展出。 展位亦将呈现林科经典的天空绘画、耿旖旎描绘的戏谑性飞禽,以及文爵的奇幻色彩浮雕式绘画。白乂乂的画作将带领大家在虚幻中拼凑真实,而成长于动荡年代的艺术家季云飞则在日常生活的描绘中传递着对世俗迷信的幽默看法。继续 -
2024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
2024年3月26日 - 3月30日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大规模流行病、线上艺博会及卫星展览,BANK终于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凯旋归来,呈现我们独特而充满活力的跨文化及跨世代项目。呼应着香港巴塞尔艺术展,BANK通过回顾全球当代艺术的近代史,与那些为跨越东西方文化鸿沟奠定基础的先驱人物,以及那些正在定义即将到来的未来的人们一起,讲述着世界、世代和亲缘关系交织在一起的故事。尽管我们此次展出的许多艺术家都已逝去,但皆由这个展出,BANK试图预示一个新的开始、一些反思以及一种坚韧不拔的决心。继续 -
2023 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术博览会
2023年12月6日 - 12月10日BANK 荣幸宣布将参加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海滩展会(Art Basel Miami Beach),此次我们将展出已故艺术家郑庆和(Ching Ho Cheng)一系列最杰出及最独特的作品:水粉画和迷幻系列。 2026年春季,艾迪生美国艺术馆(Addison Gallery of American Art)将为郑庆和举办回顾展,这也将是艺术家在机构进行的首次大型回顾展。展览构思于重新审视历史作品的热潮,将展示这位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过去被忽视的作品。由视觉艾滋组织(Visual AIDS)合作出版的专著将随该回顾展一同面世。继续 -
首尔弗里兹艺术博览会 2023
2023年9月6日 - 9月9日BANK 欣然宣布参加2023年首尔弗里兹艺博会,我们将在 C9 展位与您相见。继去年在首尔弗里兹初次亮相,今年BANK的展位将再次令人目眩神迷,通过一系列艺术家作品展现跨越代际的观察。继续 -
新加坡艺博会
2023年1月12日 - 1月15日BANK 欣然宣布即将参加首届新加坡艺博会,我们将在 1C03 展位与您相见。在此次备受期待的首届新加坡艺博会上,BANK 诚意地带来多位东南亚艺术家的精彩作品。泰国著名艺术家塔瓦猜·汶杜沙瓦迪将呈现他的经典雕塑作品《神星》及手稿,这件作品模拟了冥王星上的月食,光斑穿透银色星体的孤独。汶杜沙瓦迪的雕塑作品曾在威尼斯双年展、曼谷双年展、悉尼双年展亮相。泰国艺术家布苏伊·阿贾的画作将展示她作为阿卡族和当代女性的生活体验。同时,我们还将展出已故伟大的中美艺术家郑庆和(1946-1989)的木纹系列。艺术家徐冰的一件新英文书法作品也将亮相于展位。此外,在我们的展位上,大家还将可以看到林科、孙一钿、林明弘、唐宋、迈克尔·纳贾尔的最新作品。 在公共项目 PLATFORM 中,我们的艺术家陆扬将带来她的个人项目,包含影像装置《電磁腦神教!》、刺绣雕塑、以及相关纪录片。《電磁腦神教!》曾在多个重要机构及美术馆进行展出,包含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丹麦奥尔胡斯现代艺术博物馆、香港巴塞尔、德国波恩联邦艺术厅、北京木木美术馆等。继续 -
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2022年11月10日 - 11月13日 -
纽约军械库艺博会2022
2022年9月8日 - 9月11日BANK很高兴为大家介绍两位华裔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最近在纽约市及其他地方受到瞩目。这两位艺术家同样成长于美国,但来自不同的年代与背景。他们相似又存在落差的跨文化背景,使他们的作品围绕着文化、自然与生活进行着刺激性的美学对话。 林明弘(生于1964年,居住在台湾和布鲁塞尔)目前正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一项个人项目,这是继在多伦多MoCA的大型装置之后的再次展览。 郑庆和,1989年因艾滋病离世,这中止了他多产的艺术生涯。David Zwirner画廊最近在举办他的个人展览,他的作品也正被机构和市场重新审视关注。庆和的创作依赖于他对潜意识的实验,对道教的兴趣,以及他自己作为60年代和70年代纽约市的同性恋、亚洲艺术家的疏离经历。他的作品的精致和超然的性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个人和亲密的形式和阴影的物理和精神空间。 在纽约军械库艺博会中,我们将展示郑庆和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水粉作品。与此同时,作为关系美学的早期倡导者的林明弘,他将其扩大的绘画作品视为促进和框架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我们将展示他的 '000 '系列及其他作品,将其作为他大型作品的索引,并引出他对乡土和文化符号的问题的关注。继续